這裡記錄此報導是想為不久後的將來做一份紀錄,目前台灣的情況,我個人覺得是在走下坡,但強敵環伺下,政府似乎提不出有益國家長久發展的策略,產業外移外,更重要的是人才流失,一堆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,一堆被迫要考國考的人,這不是健康國家應有的現象.
<轉錄自自由時報>
〔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/台北報導〕前駐WTO常任代表顏慶章昨(2013/11/12)在中華徵信所舉行的名人開講表示,我國海外生產比重已超 過五十%,這在國際上很罕見,對台灣經濟更有不利影響,因為就業機會不會在國內,資本形成也不會產生,政府應該積極設法鼓勵我國企業回到台灣、在地生產, 讓「MADE IN TAIWAN」能在國際拓展。
顏慶章指出,很多國家都有海外生產問題,但像台灣比例超過五成,這是十分偏高的比重,遠遠高過美國或韓國,即使像美國這樣技術先進國家,總統歐巴馬都積極喊出,要美國製造業回流,推動美國在地生產,以創造當地就業機會。
顏慶章表示,雖然台灣企業接單,但是在海外生產,國人薪資自然難以增加,消費能力減弱,使得民間消費疲軟;舉例來說,台灣約有一百萬人住在中國,這些國人相對所得收入較高,消費力也強,卻沒在國內消費,若這種現象持續下去,必然不利於我國經濟成長表現。
中國GDP成長降一個百分點 台灣將被拉下0.9個百分點
有關兩岸服貿協議,顏慶章認為,國際經貿協議是採取互惠原則,有得就要有讓,必然會有影響,但最重要是人民有知的權利,才能夠減少阻力。
他強調,對ECFA沒有特別的偏見,不過IMF(國際貨幣基金)在去年七月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,若中國經濟成長率下滑一個百分點,影響最大的國家是台灣,經濟成長率會下降○.九個百分點,台灣必須正視經貿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問題。